2003年送給駐地官兵300雙,2004年送給入伍新兵1000雙,2005年送給解放軍駐魯山某部800雙……自2003年以來,河南省平頂山市新華區(qū)西高皇街道西高皇村的辛秀蘭老人十幾年如一日縫制鞋墊送給駐地官兵,至今已累計送出3萬多雙,被大家親切地稱為“鞋墊奶奶”。
7月29日下午,記者來到西高皇村安置小區(qū),86歲辛秀蘭住的新房寬敞明亮,客廳里做好的鞋墊一箱箱整齊地摞在一起,老人說:“今年又做了2600多雙鞋墊,這兩天準備給部隊送去。”
辛秀蘭雖然年事已高,但身體硬朗,精神飽滿。說起做鞋墊的初衷,辛秀蘭說:“我這輩子跟當兵的有緣,我丈夫1949年入伍,我弟弟也是當兵的。我二兒子參加過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兒子在部隊時說訓練走路多,容易累腳。我給他做鞋墊時就多做點,讓他分給戰(zhàn)友。他戰(zhàn)友說我做的鞋墊不僅結(jié)實平整,而且美觀舒適。”
西高皇村未開發(fā)改造時,辛秀蘭住處只有十幾平方米。辛秀蘭喬遷新居后,昔日縫制鞋墊的“工作室”如今也發(fā)展成了“鞋墊工廠”,粉筆、剪刀、糨糊、各種顏色的線盒、兩臺老式縫紉機等做鞋墊的工具一應俱全,3個臥室到處堆滿了做鞋墊用的布料和未完工的鞋墊。“做好的鞋墊都捆整齊放起來了,一沓10雙。”說著,老人拉出幾個紙箱子,里面一摞一摞的鞋墊,每雙上面都用粉筆標注著碼數(shù)。
2003年夏天,辛秀蘭在電視上看到人民解放軍為了抗洪,雙手磨破、雙腳泡爛,看著非常讓人心疼,她當即就產(chǎn)生了為部隊官兵納鞋墊的想法。半年后,當她把縫制好的第一批飽含深情的300雙鞋墊送給駐地官兵時,戰(zhàn)士們感動不已。
辛秀蘭雖已是耄耋之年,但做起鞋墊來絲毫不含糊。洗布料、打漿子、拼布料、剪鞋樣、糊鞋底,穿針引線不用戴老花鏡。辛秀蘭邊干活邊笑著說:“光縫紉機都用壞三臺了,零件也是經(jīng)常換,這縫紉機到我手里可出力了!”只見她右手扳動著縫紉機臺面上的收滑輪,雙腳熟練地踩著踏板,手里的布均勻地在針尖上游走,匝布到拐彎處也不停機器,手腳配合十分默契,每個步驟都那么嫻熟。
辛秀蘭剛開始做鞋墊時兒女們都不支持,街坊鄰里也都勸她,擔心她的身體受不了。辛秀蘭的二兒子周清河是該村支部委員,他告訴記者,“老母親把做鞋墊當成了職業(yè),早上5點多就起床做,有時半夜一兩點睡不著也做,說實在當兒子的也很心疼,但想著母親這一輩子對軍人的特殊情感,長年堅持為他們送鞋墊讓人感動,傳遞的是正能量,后來全家人都開始支持她。在母親這名老黨員身上有我永遠都學不完的東西,我入黨也是受母親的教育引導,為盡快加入黨組織,一年寫了4份申請書。”辛秀蘭說:“翻身不忘共產(chǎn)黨,吃水不忘挖井人。我黨齡62年,當過組長、隊長、婦女隊長、大隊長和村支部委員,在大隊一干就是28年,這一輩子無論干啥從沒掉過隊。”老人滿臉自豪。
西高皇街道黨工委組織委員陳長安告訴記者,每年除了給駐地部隊官兵送鞋墊,街道只要有新兵入伍,辛秀蘭就每人送10雙鞋墊;每逢士兵探家回來,她也會送上幾雙。最近幾年,她送鞋墊的范圍逐漸擴大了,轄區(qū)環(huán)衛(wèi)工人、廠礦企業(yè)的農(nóng)民工有不少人都穿過她做的鞋墊。
“剛開始做鞋墊時,布料都是自己找的,把家里穿不上的舊衣服給集中起來,廢物利用。孩子們來看我,給我送別的不稀罕,送布料我高興?,F(xiàn)在做鞋墊的隊伍越來越壯大,有人給我送面(打糨糊用)、送布料,還有人幫忙洗布料,縫制鞋墊。”辛秀蘭高興地說。
邢秋玲是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分局退休職工,住在辛秀蘭家附近,平日經(jīng)常去辛秀蘭家?guī)退p制鞋墊、打掃衛(wèi)生。邢秋玲說:“辛奶奶的精神已經(jīng)帶動了周圍不少群眾,劉玉蘭、劉國萍等八九個村民也加入做鞋墊的隊伍,大家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只要有時間就來幫她縫制鞋墊,做好后幫她聯(lián)系送給駐地官兵。我們要把‘鞋墊奶奶’身上的愛黨擁軍精神一代一代傳承下去,傳遞給更多人。”
據(jù)了解,辛秀蘭老人2013年被評為西高皇街道道德模范,2015年被評為平頂山市“鷹城好人”,2016年獲得河南省委頒發(fā)的50年以上黨齡榮譽紀念章。
圖片拍攝:岳磊
經(jīng)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記者:記者 夏先清 通訊員 王建勛 董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