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英為一名孩子做核酸檢測采樣。
受訪者供圖
記者 尹曉玉
今年43歲的張曉英是市三院血液透析室的主管護師。她是醫(yī)院的業(yè)務(wù)骨干,也是患者心中的“愛心天使”,已兢兢業(yè)業(yè)、勤勤懇懇地在護理一線工作23年。
3月25日至4月12日,她在臨潁參加全員核酸檢測工作,連續(xù)19天沒有回家。每一天,她不是在進行核酸檢測采樣,就是在去核酸檢測采樣的路上。19天時間,她累計做核酸檢測采樣約4000人次。
3月25日凌晨3時許,睡夢中的張曉英被微信提示音叫醒。打開一看,醫(yī)院正在征集支援臨潁全員核酸檢測工作的人員。張曉英立即報了名,起床待命。5時許,張曉英悄悄告別熟睡的孩子,到醫(yī)院集合。7時許,她出現(xiàn)在臨潁一個核酸檢測采樣點,穿上防護服,戴上護目鏡、口罩和手套,開始一天的工作。
“可能會有干癢的感覺,不要緊張,很快就好了。”每次采樣前,張曉英都會用溫柔的話語,讓參加采樣的人放松下來。采樣時,她神情專注,小心翼翼,最大限度減輕采樣給人帶來的不適感。
“我們護士也要接受核酸檢測采樣。多一些溝通,多一些人文關(guān)懷,采樣過程就能更順暢。”張曉英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遇到孩子,她會蹲下或跪下采樣;遇到行動不便的老人,她會主動上門采樣。
3月25日,張曉英和同事孟美紅一起為900多人做了核酸檢測采樣。每采完一個樣本,雙手就要消毒一次。一天下來,張曉英的手都搓麻了。在連續(xù)工作的6個小時里,她不吃不喝,不上廁所。脫下防護服后,她衣服濕透,臉上都是勒痕。
許多居民在采樣結(jié)束后,會對張曉英說聲“謝謝”。此外,她還收到了幾封群眾的感謝信。每次想到這些,張曉英的心里就會涌起一股暖流。
“在防護服、護目鏡、口罩的束縛下工作,一開始很難受,但我很快就適應(yīng)了。每天工作結(jié)束后,我們負責采樣的人員還會交流一下如何在采樣時減輕群眾的不適感、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采樣等。”張曉英說,最讓她難受的不是厚重的防護服和繁重的采樣任務(wù),而是見不到兩個孩子,尤其是剛剛5歲的小女兒。
“小女兒一想我就給我打電話,但我白天沒空兒接電話。晚上與孩子視頻通話時,看到孩子哭著找媽媽,我的淚忍不住地往下流。”張曉英告訴記者。
“我也是普通人,也會累,但作為一名護士,責任感和使命感激勵我在抗疫一線拼盡全力,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張曉英說,“有黨和政府的堅強領(lǐng)導、科學有效的防疫措施、疫情防控人員的付出、廣大群眾的支持配合,相信我們很快就能自由地擁抱春天。”
責編:瘦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