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花爭放,江暖春來,
武漢城市功能和市民生活正有序恢復。
有網友說:“我愛的武漢,終會回來!”
還有網友說:“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大美湖北感謝大家的等待!”
花開疫散時,我們再次翻開這些照片,
打開他們的崗位說明書:
疫情期間,
快遞員變成了護送醫(yī)護人員上下班的司機,
餐廳老板變成了定點給醫(yī)護人員送餐的派送員……
每一個人,
都在盡己所能,為戰(zhàn)“疫”而忙碌。
點滴變化,
見證著每個普通人的付出和堅持。
“只有離開醫(yī)院回到家,他們才能真正地休息”
(湖北·武漢 汪勇)
本職技能:快遞員
附加技能:送醫(yī)護人員上下班
接送醫(yī)護人員上下班、
幫他們對接共享單車、
協(xié)調生活物資……
這張照片記錄了武漢封城后“快遞小哥”汪勇的忙碌。
農歷大年三十晚上,醫(yī)院附近限行,
一名走回家要4個小時的護士打不到車回家。
汪勇糾結了很久,撥通護士的電話,
說自己早上6點可以準時去接她。
那天他從金銀潭醫(yī)院往返接送了十幾個醫(yī)護人員,
“我害怕被傳染,下車時腿都是抖的。”
汪勇一開始不明白為什么他們在輪休時,
寧愿走路4個小時也要回家?
跟醫(yī)護人員接觸多了他才知道,
“只有離開醫(yī)院回到家,
他們才能徹底地放松,真正地休息。”
他開始建立醫(yī)護服務群,
在微信朋友圈發(fā)布消息招募志愿者。
一天時間,志愿者車隊就組建完成了。
從司機到協(xié)調員,
汪勇帶頭保障著整個武漢金銀潭醫(yī)院醫(yī)護人員的出行,
保護著這群保護武漢的人。
“長樂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湖北·宜昌 五峰縣長樂坪鎮(zhèn)石橋溝村村民)
本職技能:農民
附加技能:肩挑背扛給武漢人民送自家蔬菜
“從家里到村委會,單程就要4公里。”
村民老張前后跑了3趟,
用背架把自家吃的土豆扛下山。
石橋溝村高師傅用棍子挑起四壺菜籽油送到村委會,
“我家里沒有種好多菜,
這四壺菜籽油是我親手榨的,
干干凈凈可以直接下鍋。”
這張照片就記錄了村民們肩挑背扛送菜的故事。
從高海拔村落到村委會有4公里積雪尚未融化的山路,
湖北宜昌五峰縣長樂坪鎮(zhèn)石橋溝村
村民們就這樣一趟趟肩挑背扛,
想把自家吃的土豆、自制小料和小菜
送往封城后武漢市民家的餐桌上。
在這85噸村民們集中捐贈的物資的打包袋上,
村民們寫下了這樣一句話:
“長樂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我愛武漢,我希望她早日痊愈”
(湖北·武漢 李博)
本職技能:餐廳老板
附加技能:為一線醫(yī)護人員送飯菜熱湯
47天,6家醫(yī)院,8570份盒飯,
是李博的餐廳在這次疫情中的“營業(yè)”情況。
李博在年前賣了車、貸了款,
投資開了一家蘇式園林景觀餐廳,
還沒正式營業(yè)就遇到了疫情。
外債和員工工資的事情讓李博焦急,
當得知醫(yī)護人員有時忙得連一口熱飯都吃不上,
他更坐不住了。
1月25日大年初一開始,
李博盤點了新店囤的食材,
開始給醫(yī)護人員做營養(yǎng)餐增強免疫力。
這張照片就記錄了他在廚房忙碌的日常,
可當食材都用完后,李博卻停不下來。
他知道“守護武漢,不是一個人的事,
也不只是政府的事,而是每一個公民都應該做的事。
我愛武漢,我希望她早日痊愈。”
“送的是希望,看到的是新生命!”
(湖北·武漢 王震)
本職技能:程序員
附加技能:接送武漢待產孕婦的志愿者司機
程序員王震的藍色小車開著雙閃,
飛馳在空蕩的武漢北二環(huán)上,
車上坐著一名羊水已破的孕婦和家屬,
目的地是30公里外的武漢市婦幼保健院。
這樣的場景從1月23日開始重復上演著,
王震等人自發(fā)組成的“W大武漢緊急救援隊”,
在封城期間專門接送缺乏交通工具去醫(yī)院的待產孕婦。
這張照片就定格了他帶孕婦抵達醫(yī)院后
打開車門的瞬間。
在王震等人的幫助下,
已有20多位武漢留守孕婦順利到醫(yī)院生產,
無一感染新冠肺炎病毒。
有人奮力阻擋死神,
有人冒險迎接新生。
他們說:“我們是最幸福的武漢人,
送的是希望,看到的是新生命!”
“我跑得快!讓我上!”
(湖北·武漢 李子軒)
本職技能:體校大學生
附加技能:社區(qū)上門運送物資的志愿者
“不愧是體校的大學生!跑得真快!”
這是武漢市洪山區(qū)卓刀泉街紅星社區(qū)的居民對李子軒的評價。
剛滿18歲的李子軒在疫情暴發(fā)后迅速行動起來,
上網課之余報名參加了小區(qū)組織的志愿者服務活動,
為居民分發(fā)食品藥品,為困難群眾服務。
這張照片就拍攝了他在小區(qū)里整理物資的樣子。
“我跑得快!讓我上!”
李子軒主動對接社區(qū)里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
幫忙下單訂菜再送貨上門。
飛奔在社區(qū)單元樓間的他,
用體校大學生的速度詮釋了青年一代的責任與擔當。
“大家這么投入地干,就是希望武漢快點恢復”
(湖北·武漢 雷笛)
本職技能:在讀博士
附加技能:為一線醫(yī)護人員運送生活用品
雷笛是一個地道的武漢女孩,
武漢封城的第二天,
無法返回英國攻讀博士學位的她選擇加入志愿者隊伍。
熟悉倉庫、裝車、對接接收方……
這張照片就記錄了她的工作狀態(tài)。
雷笛說,她和她的志愿者伙伴們都是一群“瘋子”,
完全停不下來。
“大家這么投入地干,
其實沒有別的動力,
就是希望武漢快點恢復。”
“我更懂殘障朋友的需求,能做一點是一點!”
(湖北·武漢 余靜)
本職技能:心理咨詢師
附加技能:組成“抗擊疫情殘障支持網絡”,
在疫情期間幫助殘障者
“瓷娃娃”余靜是一名心理咨詢師,
也是一名成骨不全患者,
平時只能靠輪椅代步。
武漢封城后,
余靜很快意識到其他殘障朋友們也正在面臨
封城帶來的各種不便,
尤其是失聰人群,
由于存在閱讀障礙,
“當大家都戴上口罩的時候,
他們都不明白發(fā)生了什么。”
余靜迅速加入了“抗擊疫情殘障支持網絡”,
核實需求、連接各方資源,
同時利用自己心理咨詢師的知識
幫助殘障人士解決各種心理問題。
“殘障人士也是這個社會有生命尊嚴的一員,
疫情當中的他們也需要社會的關注。
我更懂他們的需求,所以能做一點是一點!”
“做這件事讓我感覺心安”
(湖北·襄陽 翟晨飛)
本職技能:飛行員
附加技能:運送物資救助疫區(qū)孤寡老人
“每天起床后,就開始奔波于武漢三鎮(zhèn),
把物資送到一個個需要的人手中。”
翟晨飛是南方航空公司湖北分公司的飛行員,
受疫情影響,他被留在了武漢。
武漢封城后物資一度出現緊缺,
翟晨飛加入了朋友組建的“斑馬救援團”,
“老年人特別是孤寡老人,
是我們團隊主要關注的救助對象。”
很多老人宅在家里,不會用手機,
也不知道去哪里買口罩,
翟晨飛深入社區(qū),精準對接有需要的老人。
這張照片里,英姿颯爽的飛行員“變身”
社區(qū)工作者和物資配送員,
翟晨飛說:“我想讓生活的這個城市變得更好就去做了,
做這件事讓我感覺心安。”
想讓自己的城市快些好起來,
想做點什么讓自己能夠心安,
一個個樸素的愿望集結成了一個個志愿者隊伍。
這一張張照片,記錄著荊楚大地上
涌動的點點溫暖和必勝信心。
如今,曾被按下暫停鍵的武漢正在恢復生機,
回首這一路走來的不容易,我們不會忘記,
這里是全國同心支援的疫情地區(qū),
也是老百姓安居樂業(yè)的家園。
你看!再次盛開的櫻花依然可愛,
新的春天,有每一個普通人同心協(xié)力的灌溉,
山河無恙,大地春回!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作家報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
浙江傳媒學院設計藝術學院
浙江傳媒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
聯合出品
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瑞玲 楊月
通訊員 李晴 韋欣 潘昱希 羅喆欣 石雪潔
綜合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網 新華社 人民網 新京報 中國民航網等)